CN | EN

龙角星教育

Home > Public welfare charity > Chinese Noble Families and Oxford University

Chinese Noble Families and Oxford University

Time:2018-12-25 10:30:28 | source: | author:龙角星教育


龙角星创始人罗女士带您走进【牛津大学】!


牛津大学

University of Oxford

牛津大学(University of Oxford),简称“牛津(Oxford)”,位于英国牛津,是一所誉满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,牛津大学最早成立于1167年,大学采用联邦制形式共有38个学院。每一所学院都由Head of House和几个Fellows管理。

学院

Colleges

牛津的学院系统产生于大学诞生之时,并逐渐成为牛津市独立机构的集合体。除学院外,牛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(尤其是后者),主要由学部来组织,学部不是大学内的自治单位,它们都是跨学院的机构,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学院。

截至2017年5月,牛津大学现有4个学部:人文学部(Humanities)、社会科学部(Scocial Sciences)、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学部(Mathematical, Physical and Life Sciences)、医学科学学部(Medical Sciences)。


微信图片_20181227094216.jpg

未标题1.jpg



钱钟书在牛津的留学经历

20世纪中国有几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,钱钟书是其中杰出的一位。他是一位中外公认的才子,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,精通英、法、意、拉丁、西班牙等多国语言,其著作《围城》、《管锥编》、《谈艺录》、《七缀集》、《宋诗选注》,纵贯古今,沟通中外,学问渊博在当代中国可谓首屈一指。

钱钟书(1910年-1998年),江苏无锡人,原名仰先,字哲良,后改名钟书,字默存,号槐聚,曾用笔名中书君,中国现代作家、文学研究家,与饶宗颐并称为“南饶北钱”。

1935年25岁的钱学森以第一名成绩87.95分获取了“中英庚款奖学金”,携妻子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( Exater College)文学系留学。

坐落于牛津最中心的特尔街(Turl Street)的埃克塞特学院,成立于1314 年,已有700 年历史,是牛津第四古老的学院。

中英庚款奖学金

1933 年,英国政府决定退还中国的庚子赔款,成立一项资助中国学生赴英国留学的基金---“中英庚款奖学金”。据计算这笔奖学金,大略相当于2013 年的6600 英镑(一英镑约合10元人民币)。

奖金如此丰厚,竞争烈度可想而知。80 多年前,要获得奖学金去英国一流大学学习,可能比今天更不容易。比如考题有:请指出伊丽莎白时代的舞台特点,及其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或者把孙中 山“三民主义”的第六讲译成英文等。

钱钟书一鸣惊人---87.95 分,不但是当年的“状元”,也是历年最高分。需要说明,这个最终分数不只得自一张考卷,而是相关科目取权重综合计算的结果。也就是说,钱钟书在英国文学、英文和中文三方面的综合能力,在同龄人中都是拔尖的。 

钱钟书夫妇在牛津

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多年以后在《我们仨》中曾如此回忆过夫妇二人前往牛津的未知旅程:“牛津大学的秋季始业在十月前后。当时还未开学。我们下船后曾在伦敦观光小住,不等学期开始就到牛津了。钟书已由官方为他安排妥当,入埃克塞特学院。”

刚刚抵达英国最高学府的中国青年钱钟书,还有诸多事务需要适应,杨绛记得,他“拙手笨脚”,初到牛津就从公共汽车上摔下来,吻了牛津的地,磕掉大半个门牙。 

钱钟书是我国庚款留学的公费生,在牛津却是自费生(commoner),自费的男女学生都穿一件黑布背心,背上有两条黑布飘带。学期开始以后,锺书也领得一件黑布背心。在牛津两年,他常穿着这种有黑飘带的黑布背心去埃克塞特学院课堂上课,到学院食堂吃晚饭。这件黑背心跟随着主人屡经战乱炮火,流徙迁移,六七十年后竟还完整如昔,现在躺在国家博物馆里。

三个学期过后,根据学校规定,钱钟书提交了“转正”申 请,并提出了论文题目---《17 及18 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》及其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。1936 年12 得牛津大学英文系批准,得到正式学生的身份。他的这篇毕业论文,至今仍然保存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。

1.jpg

1.jpg

博德利图书馆

牛津大学总图书馆名Bodleian Library,钱先生译为“饱蠹楼”,藏书五百万册,手稿六万卷。两人在这里埋头用功,确有点像书虫那样饱蠹。钱先生读的中外文书很多,有的书看几遍。他的体会是:“一本书,第二遍再读,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许多疏忽。最精彩的句子,要读几遍之后才会发现。”他不仅读,还做笔记。先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边读边记,因为那里的图书不外借,只准带铅笔和笔记本,书上也不许留下任何痕迹;所有的笔记都是回家经过反刍后写成的。

钱钟书于1937 月22日提交了论文,并参加了口试。 主考官给出报告,证明他在口试和论文中的表现足以获得学位。 而钱钟书并没有按常规在论文通过之后申请学位。因此,牛津大学目前虽然存有钱钟书的论文,却并没有他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记录。

钱氏家族

钱钟书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越王钱镠那一代,钱氏宗祠共有八幅砖雕,每一幅砖雕都叙述着一段历史故事,像一本连环画,讲述了一千多年以前在江南地区建立政权,保境安民,奋发有为的吴越王钱镠的故事。

钱镠,浙江人,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,他在唐末平定战乱时立下赫赫战功,被中原王朝封为吴越王。他精心治理,使江南地区富甲东南,他也被称为打造苏杭天堂的巨匠。及宋开国,钱镠孙子钱弘俶遵循祖训,率众向宋太祖俯首称臣,纳土归宋。故而,北宋编写的《百家姓》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,将钱姓排在仅次于帝王赵姓的第二位,以赞誉钱氏吴越国王顺应历史潮流所做的抉择。

钱镠虽出身寒微,以武起家,但晚年好学,在家族中树立榜样。他对后代的教育非常看重,经常让孩子们诵读经典,并写作《钱氏家训》。这部家训共635字,分为个人、家庭、社会、国家四大部分,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,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。

“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,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,处事不可不决断,存心不可不宽厚。子孙虽愚,诗书须读,勤俭为本,自必丰亨,忠厚传家,乃能长久。利在一身勿谋也,利在天下者必谋之”(钱氏家训节选)。

按照传统,钱氏家族每当有新生儿诞生,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《钱氏家训》。钱氏家族受祖先家训的影响代代克勤克俭,对子孙要求极严。

钱家宋朝出了350位进士,正儿八经的名人有1000多位,并且还是实据可查的人物。近代在世界上50个国家,有将近200位院士,不仅如此,在各个领域里面,文学、艺术、考古学等等都有钱家的精英存在。

像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,就是出自于江南钱氏家族的分支湖州钱氏。而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也是钱氏家族之人,不过他是杭州钱氏,同样属于江南钱氏家族的分支。除此之外还有国学大师钱穆以及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等。而钱钟书和钱基博则是出自于江南钱氏家族的分支无锡钱氏!

江南钱氏家族曾被誉为“千年名门望族,两浙第一世家”,这种称呼不仅仅是家族的荣耀,也是给予家族的压力!激奋着钱氏家族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,发挥自己的光和热,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!从中不难看出,家风家训,对一个人、一个家族乃至国家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!

霍启刚

霍启刚,生于香港,祖籍广州番禺,霍震霆与前妻朱玲玲之长子。 中学全A的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,获得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,其家族身家数百亿,爷爷霍英东有“红色资本家”之称,是香港的“土地爷”,慈善方面捐资超150亿,其中与友人陈瑞球共斥资2.3亿美元兴建番禺大桥等大型项目。

1.jpg

霍启刚

在牛津的日子

霍启刚在牛津大学读经济和管理学,四年的大学生活每年都找工作,他跟其他同学一样住在很小的校内宿舍,穿越马路洗澡。跟他在国内的生活环境没法比,但是他却以乐观努力的态度坚持学习,在牛津他在多家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投资银行“打工”并取得了一定成绩,这些经历使他获得成为公司顾问的必要技能,同时也扩大了他的人际关系,将他带进了欧洲富豪家族交际圈,帮他建立起难能可贵的人脉圈。

也是在牛津的磨炼致使他在回国后创建MINT时富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。

现在的他已贵为霍英东集团副总裁,2012年,霍英东集团在广州市南沙区,建立了南沙英东中学美式高中(NCPA),由霍启刚担任校监。学校毕业生,不乏被宾夕法尼亚大学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、波士顿大学、布兰迪斯大学等顶级名校录取。

1.jpg

无可否认,霍启刚先生有着比一般人优越的条件,但是这社会上,有着优越家庭条件的人很多,但是成为霍启刚这样的人却很少。优秀的家庭教育占据了很大的因素。

霍氏家族

提到霍家,就不能提霍英东,人们都说霍家一家三代,而霍英东就是开创霍家辉煌的掌门人。霍英东,1923年5月生。原名官泰,祖籍广东番禺,生于香港。7岁丧父。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,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。当过渡轮加煤工、机场苦力、修车学徒、铆工等。

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。1985年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。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。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。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。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,享年84岁。

1.jpg

霍英东

每一个家族企业都有不同的基因,霍英东无疑是霍氏家业的基因缔造者。从投资轨迹可以看出,霍英东多采用合资或独资形式把大笔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,如公路、桥梁、楼宇等。而与商业平衡的另一面是,霍氏家族也在内地捐赠了诸多承载公共服务的项目,如番禺大桥、南沙大桥等。商业与慈善是这个豪门家族多年不变的“平衡术”。

霍英东非常重视后代子孙的教育问题,他鼓励子孙走出国门,接受先进的国际教育,无论是儿子还是孙子都在他的影响下开拓了眼界,拓展了人脉。

我想这也是霍家繁荣昌盛的原因



Last:Chinese Noble Families an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(Part Two)

Next:Huo's Family Elite

Copyright © 2018 龙角星教育国际 京ICP备18061750号-2 技术支持:港讯伟业

Education Base | Distinguished Families | Dragon Charity | Dragon Star Weekly | About Us